企业实施小组的人员本质上是通过向实施顾问不断的学习,逐步成长为能部分替代实施顾问工作内部人员。此时,企业降低了实施顾问的依赖程度,开始具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
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企业的管理提升和信息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会始终伴随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需求专业ERP供应商提供帮助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实施力量是推动信息化应用持续深入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对于ERP供应商来说,只有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实施能力、学会了游泳,实施顾问才能逐步脱身,否则ERP项目会变成泥潭,双方都无法自拔。
4.实施方案和基础数据准备要充分
对于一个小型ERP项目,在明确目标之后,实施方案的全面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进展速度和实施效果。实施方案要尽可能的描述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项目的实施目标:帮助企业解决的管理问题或者通过ERP优化的业务流程;
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中,有哪些是将要实施的ERP系统的管理范围,这些要通过系统管理的业务流程中,怎么样通过系统实现,特殊流程怎么处理。对于本次ERP项目不通过系统管理的业务,在ERP系统上线之后是否会发生改变,企业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改变;
为了达成实施目标,企业应该制定哪些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例如,实施小组的岗位职责、各部门的人员配备、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规章、参与人员的奖惩制度等等。实施方案明确这些制度后,实施顾问需要协助企业实施小组制定具体内容;
整个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的部门和岗位,以及需要这些部门和人员参与的工作或提供的支持;
项目实施计划的整体时间表。
有人这样描述数据在ERP项目中的重要性:“三方软件,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是ERP系统的血液。
对于小型ERP项目,为了缩短周期和降低投入,企业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的作为项目的样本,这样做的明显优势是降低初期数据准备的工作难度、减轻工作量,同时又能充分验证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帮助企业实施人员快速掌握工作方法从而具备“自我实施”能力。因此,项目实施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幅提高。
5.充分的培训,完备的文档
一切方案最终都要落到实处,一切信息系统最后都要靠人去使用。ERP系统的数据来源是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是依靠一线业务人员的及时录入。因此,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外,还应该对一线人员做充分的培训,尽量让他们明白其工作的重要性,掌握系统使用的技巧,从而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快速见效。
企业的人员是经常流动的。新来的业务人员可能需要重新学习系统的操作,新的信息化部门技术人员可能就需要掌握整个系统。因此,实施顾问和项目实施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完备的文档记录,包括系统的使用说明、培训课件、考试题目、使用技巧说明等一切有助于后来人掌握系统的文档,这些文档是知识转移的重要载体,使企业积累的实施能力得以传递和继承。
6.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响应
ERP项目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各相关部门,参与人既有管理者也有普通员工,经过ERP项目实施,企业改变的不仅仅是管理和作业的方式,更是管理的思想和作业的习惯。加上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等因素,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事先没有预料的情况和困难,实施顾问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响应,提供解决方案。
响应速度不仅影响到项目的进度,而且关系到所有参与人员对项目的信心和对实施顾问的信任。企业对实施顾问的信心和信任又直接关系到方案的落实和项目的实施结果。因此,对出现问题的迅速响应也是项目成功快速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责编:刘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