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想到,近日,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云计算还没来得及普及到最广大民众身边,就陷入价格战的漩涡里, 近一个星期时间,包括谷歌、亚马逊、阿里云、微软在内的大小云计算企业相继开始云计算降价。随着各大IT巨头的云服务不断完善,云计算市场已经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当各大云服务商正在进行价格血拼时,国内优秀的云服务提供商华云数据的第四代架构云计算产品也正式上线,新一代产品在系统架构、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灵活性、运维与服务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步,成为业界新的标杆。为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华云数据架构与资源部高级技术副总裁郭晓,郭晓表示,价格战很正常,华云数据现在的渠道价格比他们价格战降下来的价格还是来得更低,所以对于价格战不是太担心反而是更高兴,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由于门槛的降低而愿意尝试接触云计算,这个降价水平我们是可以接受而且是乐意看到的。
华云数据架构与资源部高级技术副总裁郭晓
中国IDC圈: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下华云数据及目前公司的基本情况?
郭晓:华云数据是在2010年成立的,前身是一家做IDC业务的公司,2010年开始转型专注于云计算业务。我们的总部是在江苏无锡,在北京、上海、厦门、深圳都有分公司,目前在全国15个城市,20个数据中心部署有上万台物理服务器集群,这些节点覆盖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自己的BGP网络,实现了从边缘到核心网络的全部覆盖。现在我们的产品提供主要是在IaaS、PaaS两个层面,并拥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此前2012年华云数据获得了涌金集团几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今年2月份,华云数据又获得了SIG领投、英特尔投资跟投的几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对于华云数据及合作伙伴还有用户来说无疑增强了信心,华云数据立志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上最大的独立云服务提供商。
中国IDC圈:一直以来华云数据都在做云,在您看来,跟国内其他的云服务提供商相比,华云数据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
郭晓:不同之处有很多,目前国内做云计算业务的公司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IDC扩展到云计算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之前都是做IDC业务的,现在依然经营IDC业务但同时也开展云计算业务。大家知道,IDC行业现在越来越难做,整体的利润不到10个点,这些公司虽然名气很大但利润却很少,他们投入到云计算业务的资金就有限,整体成本也会上升。所以与这一类型的公司相比,华云数据资金会更加雄厚,投入的规模会更大,整体成本也会更低。另外,我们的销售策略与很多云计算公司也是有所不同的,华云数据主要依靠渠道商销售为主,会为渠道商提供很多种服务和方案。
另一类是做纯技术的公司进入到云计算的领域。在国内做云计算跟做IDC的政策门槛是一样的,云服务器同样需要备案, IP同样需要备案,同样需要去查网站的违规信息等等,所以对于这一类型的公司来说,他们在IDC,IT运维能力方面是很薄弱的,长期来说会对用户造成很多潜在的影响。
与这些公司相比,华云数据不但具备了很高的研发能力,同时我们在IDC,ISP管理运维能力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大家知道,华云数据的前身经营IDC业务有十几年时间,我们有这个实力。
中国IDC圈:据悉,华云数据第四代架构云计算产品已经正式上线,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二,其在性能、安全、灵活性方面有哪些改进?
郭晓:我们在第四代架构云计算产品上是做了很多改进的。
首先,最明显的改进之一就是使用了分布式存储架构。此前华云数据采用的是EMC的磁盘阵列柜来作为共享存储,成本很高,而且阵列柜本身还有可能存在单点故障,如果阵列柜故障,用户业务可能会中断,同时随着用户的增加磁盘IO也会出现瓶颈,这些都会影响用户体验。在第四代架构云计算产品上,华云不再使用SAN阵列柜,而是采用基础多盘位的物理服务器组成存储集群,使用分布式的存储技术,将存储集群虚拟成一个块设备来提供共享存储服务,用户所有的数据都会被保存为三份副本。这个变化让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块设备的IO性能,在四代架构下我们用户使用的云磁盘读写速度能够达到700MB/s
另一个改进就是在新架构上发布了一个"云巢"平台。 "云巢"平台主要负责统一调度管理华云数据的资源,华云数据提供IaaS服务、华云数据代理商的相关业务以及华云数据合作伙伴的资源云化都是通过"云巢"平台来进行调度管理。"云巢"是华云数据开放性的体现,通过"云巢"把华云数据和合作伙伴的资源集中调度管理后,华云数据的合作伙伴都可以通过API来申请开通资源,这是我们"云巢"的一个主要的特色。
中国IDC圈:云计算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进行弹性计算,在这方面华云数据的技术与其他厂商有何差异?
郭晓:这主要取决于集群的规模,可能现在国内很多厂商号称他们是在做云,其实他们的架构都与VPS(Virtual Private Server 虚拟专用服务器)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用户的数据都是直接保存在服务器的磁盘中,一台服务器既提供虚拟服务器计算能力又提供虚拟服务器存储,这样的做法对用户的数据安全、业务持续性来说都不是很好,云主机的磁盘扩展性,内存的扩展性还是有CPU的扩展性都是有限的,不能实现很好的弹性。华云数据为什么能实现有效的弹性呢? 华云数据的所有云服务器数据都是放在共享存储集群上的,整个存储集群是支持存储容量的横向扩展的,可以随时进行存储阵列的扩与缩容,基共享存储,华云数据提供的云主机可以实现故障自动恢复、热迁移、自动均衡物理服务器负载、跨节点迁移等高级功能,另外华云数据的产品现在可以完全支持用户开通任意配置的DIY云主机。
我们现在的云计算平台有很多其他特色的功能,不仅帮助用户降低成本,同时也提升用户的粘性。一是自组内网,用户可以将同一个节点中的任意两台服务器成内网;二是我们提供了基于浏览器html5方式的WEB远程控制台,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控制台来进行网络配置、操作系统重装等等。这个对于传统的架构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三是我们所有的节点所有的平台都会收集用户的违规信息,用户可以自助查询这些信息自行处理,减少服务被关闭风险;四是我们提供了自助白名单的功能,这个系统允许用户自助的提交域名,系统会自动接入到工信部备案查询接口上,查询这个网站是否已有备案号,如果有会自动将其加入到白名单,这个过程不需要管理员的任何参与,用户可以自助去完成,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便利的。
中国IDC圈:目前有的厂商推出了按秒计费方案,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郭晓:目前华云数据是提供按天、月和按年三种方式计费的。我知道目前国内有的厂商推出了按小时甚至按秒计费的方式,对此种计费方式我也有研究过,按秒计费从技术上看是很发烧的,但是我们在实际研究中就会发现,1.这样的做法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资源压力,如果要考虑盈利,成本最终还是会转移到用户身上,2.中国的互联网管控很严格,一个网站要通过备案一般就得20天左右,秒级计费,意义不大,3.按秒开通云服务器,一但被用于非法用途(如:被用于攻击、传播非法信息等),会给公司带来风险且很难追查。
我们经过对国内市场的调研,认为目前按月和按年的计费方式是比较适合国内市场情况的。华云数据的客户有许多是中小企业,他们很多尚处在传统转云的初级阶段,他们刚刚开始接受、认知云计算,远远不能主动的去将云计算弹性灵活发挥到极致。这些企业对应用的需求是连续的,按秒计费只会变相增加这些企业的TCO,至少短期内不会为客户带来明显的效益。华云数据要花大力气在中小企业市场培育上,我们能做到让大部分中小企业喜欢的云计算服务。
中国IDC圈:前不久,谷歌、亚马逊、阿里云、微软相继开始云计算降价血拼,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郭晓:价格战很正常,华云数据现在的渠道价格比他们价格战降下来的价格还是来得更低,所以价格战我不是太担心反而是更高兴,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由于门槛的降低而愿意尝试接触云计算,这个降价水平我们是可以接受而且是乐意看到的。